創作園地--我心中的俠客

ImgDesc

<我心中的俠客>  91 雷凱茵

俠客,「知其不可而為之」,和搭配著過分鮮明的瀟灑性格,和捍衛體制外的正義。那些不被主流社會接受的範圍,和公開的秘密,更是他們行使使命的地方。我心中的俠客是那位為戰爭下的血肉發聲的獨眼女俠——瑪麗·科爾文。高學歷畢業的他,拋棄一切,為了實踐心中信念,勇敢走向戰地記者這條「不歸路」。

身為一位戰地記者,他不只是報導,更是挑戰自己對信念的堅持。在二零零二年的斯里蘭卡內戰,一名士兵朝他丟手榴彈,因此他失去左眼和左耳失聰。但這只是他記者生涯的開端。他長年待在敘利亞、伊拉克等內戰頻繁的國家,揭開「戰爭」的真相。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,而他從不退。他說他的使命是「為戰爭的殘酷做見證,為無法發聲的人發聲,即使代價慘痛…」。一支筆,一個身軀,一點一滴地紀錄,走訪戰地,無懼砲火,關注殘破世界裡珍貴的一面人性。二零一二年,他不幸死於敘利亞的戰火,將畢生都奉獻給了戰地記者這份職業。

一位曾獲得年度記者獎、新聞勇氣獎、英國新聞獎等新聞界重大獎項的記者,會是什麼樣子?是無限戰後創傷的夢魘,是對人性的信念懷疑,更是酒精麻痺創傷壓力與感情傷痛。對,依然是他,那位無懼一切的科爾文。我看到不只是他如何捨身取義,更是思考後採取行動。他說:「利用寫作幫助他人伸張正義。儘管恐懼,還是要採取行動,因為這很重要。」有人問值得嗎?當然,無庸置疑。他所承受的風險與報導的價值是真相是並駕齊驅的。看完他的故事心中滿是感慨,捫心自問自己是否也可以如此有勇氣。而那份勇氣是經過深思後行動,並不是有勇無謀。打從心底的反思自己對於價值觀的守護,毫無力量,甚至是有點隨波逐流。因此我要改變,但不是變成「他」的樣子,而是變成「我」的樣子。從不怕他人質疑開始,失敗後學會自己站起來,最後不要因為辛苦而擅自放棄。但我不會和他一樣如此灑脫,只為堅持信念而奮不顧身,因為我世俗的牽絆也是我人生的拼圖之一。更不可能看著我愛和愛我的人因我而天人交戰。然而主觀感受、價值是無法衡量的,也沒有是非對錯,我也會在這載浮載沉的世界裡,找到一塊屬於自己的浮木。

俠,通常被描寫為仗義助人、慷慨好施,時常為人打抱不平的豪傑。我心中的俠客人選—瑪麗·科爾文。是他告訴我實現理想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;也是他告訴我勇氣和有勇無謀的差別,更是他告訴我堅持自己的信念是值得的。走向「不歸路」,不是誤入歧途,而是一條無法放棄的實踐信念之旅。